2025年7月14日至7月18日,在亚洲电竞博彩网站导航 周文杰教授的带领下,由罗敏嘉、周会茹、刘洋、李娜、韩佳轩组成的薪火杯调研团队和西北师范大学调研团队一起,共赴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哈溪镇西滩村,开展以“涉农数据资产治理”为主题的深度调研。团队通过入户访谈、实地观察、部门座谈等方式,深入一线,倾听民声,探寻数据赋能乡村发展的现实路径。此外,小组成员专程拜访英雄祁发宝的故乡,并赴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八路军驻兰办事处旧址等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在追寻革命足迹中感悟初心使命、强化责任担当。

一、驻村调研:数据如何点亮高原小村?

此次调研地点为甘肃天祝县西滩村,它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哈溪镇,是一座静卧于祁连山东端高原之上的多民族聚居村落。这里平均海拔较高,气候冷凉,藏、汉、土等多个民族在此和谐共居,保留了淳朴的民风和独特的文化传统。村庄经济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产业形态传统,人口结构中以老年人及留守家庭居多,是典型的高原乡村代表。近年来,随着数字乡村建设的推进,西滩村正逐步探索数据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径,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中静待新的发展机遇。

在5天时间里,团队走访6个村民小组、40余户家庭,涵盖种植户、养殖户、合作社带头人等多类主体。同时,团队成员与村党支部书记等开展深度访谈,并实地调阅了村集体经济台账、土地确权档案、三资管理平台等信息系统。

在与农户面对面的过程中,团队使用了半结构化访谈清单,重点了解村民在种植、养殖、土地流转、医保社保等过程中产生和使用的数据情况。发现大部分农户普遍对涉及自身权益的土地、合同与政策数据缺乏清晰认知,数据记录多依赖纸质或口头约定,数据意识较为薄弱。

同时,团队成员还重点考察了西滩村新兴的食用菌产业,参观了新建的规模化种植大棚。技术员系统地向师生们介绍了从菌棒制备、接种到出菇管理的全套生产技术。此外,团队成员深入调研了“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合作模式,这一模式不仅降低了农户的独自经营风险,也通过标准化生产保证了农产品质量,为涉农数据资产在产业层面的应用和价值实现提供了鲜活的基层案例。

二、英雄家乡里体悟担当,红色地标中感悟初心

调研期间,团队怀着崇敬之心,专程走访了“卫国戍边英雄”祁发宝的家人。在其家中,成员们与英雄的母亲、兄长等促膝长谈,聆听英雄成长的岁月往事和戍边卫国的感人壮举。

甘肃是一片流淌着红色血脉的土地,在中国革命史上书写过壮丽而独特的篇章。这里不仅是红军长征经过的重要地区,也是西北抗战的重要支点。调研之余,团队专程赴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和兰州八路军驻兰办事处旧址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红色教育活动,追寻革命足迹,感悟初心使命

实践团首先来到兰州八路军驻兰办事处旧址。这里曾是中国共产党在西北地区建立的重要统战枢纽和后勤保障基地。在简朴而庄重的院落里,我们看到了周恩来、邓小平等领导人曾居住和工作过的房间,屋内保存着当年的发报机、油印机、手写文件等珍贵实物。

随后,团队前往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馆内大量照片、武器、军号、衣物等实物,结合大型浮雕和场景复原,真实再现了西路军将士在极端恶劣条件下孤军奋战、血沃河西的历程。

此次调研团队基于信息资源管理学科视角,深入剖析西滩村在涉农数据采集、整合与利用中的现实困境。针对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的乡村数据碎片化、非结构化、权属模糊等问题,团队结合所学的专业知识,从信息组织、数据治理与知识服务等领域出发,系统性梳理了乡村数据治理的瓶颈,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治理对策,并将进一步探索符合乡村实际的数据资源化与资产化路径。正如调研时周文杰教授强调所说:“这次调研只是开始。我们将持续关注西滩村的发展,用专业知识助力雪域藏乡振兴。”

文字:李娜

图片:刘洋、罗敏嘉、周会茹

审校:周文杰、王馨

核发:韩曙光、闫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