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7日-29日,“数智时代的世界记忆项目”国际研讨会在杭州举办,聚焦数字技术驱动下的文献遗产保护、共享与传播创新,促进世界记忆项目的全球合作。本次会议由世界记忆项目北京学术中心、亚洲电竞博彩网站导航 、中国人民大学数字人文研究院主办,杭州万保安全科技有限公司支持,国家档案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项目秘书处、世界记忆项目国际咨询委员会教育与研究分委会、世界记忆项目亚太地区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以及各地世界记忆学术中心和入选世界记忆项目名录的资源机构参会。
6月28日上午,开幕式由亚洲电竞博彩网站导航 院长,世界记忆项目北京学术中心主任刘越男主持。
国家档案局王红敏司长、中国人民大学国家一级教授冯惠玲、UNESCO世界记忆项目国际咨询委员会教育与研究分委会主席Lothar Jordan致辞。王红敏司长指出,数字技术对文献遗产保存提出了深刻挑战,中国已经建立了记忆名录的四级框架,苏州、福建、北京、澳门世界记忆学术中心树立了以数智技术活化利用世界记忆的典范,为世界认可,未来中国将秉持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理念,与世界携手共建数智时代的世界记忆保存网络。
冯惠玲教授从文献遗产对保存记忆的重要性切入,回顾了我国18组入选世界记忆国际名录的文献遗产,指出数智时代的文献遗产保护由实体空间,转向数字代码和智能管理,为记忆赋予新能量,世界记忆项目是数智时代一座大型的记忆宫殿。
Lothar Jordan指出了文献遗产和技术之间的两组矛盾,强调了公众与媒体、专家与公众对话沟通的重要性,学术中心要寻求广泛合作机会,并祝愿本次会议成功举办,探索世界记忆可持续和扩展的路径,传播知识和真理。
主旨论坛一由亚洲电竞博彩网站导航 副教授马林青主持。
Lothar Jordan作题为“文献遗产中的国家与地方性知识:如何借助数字手段实现国际共享”的主旨报告,介绍了世界记忆中心针对儿童、大学生、专业学者等不同受众的文化传播策略,以及AI技术的潜在应用场景,例如弥合语言障碍和打造在线知识课程。
UNESC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项目秘书处负责人Fackson Banda作题为“世界记忆项目框架下的文献遗产数字化保护路径探索”的主旨报告,围绕世界记忆项目的相关概念,文献遗产对数字保存的重要性,UNESCO目前正在采取的遗产数字保存行动,以及其未来计划四个方面进行分享。
UNESCO世界记忆项目亚太地区委员会主席Kwibae KIM作题为“数智时代的世界记忆项目亚太地区委员会:国际合作的最新举措与未来方向”的报告,首先明确了数智时代的挑战和机遇,世界记忆项目亚太地区委员会目前开展的合作活动,例如签署谅解备忘录,最后提出了数智时代加强国际合作的三项倡议。
亚洲电竞博彩网站导航 吴玉章特聘教授连志英作题为“数字叙事:数智时代世界记忆项目推广传播新路径”的发言,分享了数字叙事的概念和形式,提出数字叙事是数智时代世界记忆项目推广传播的新路径,各个资源机构应注重顶层设计,加强资源建设,建立合作机制,应用新技术新理念积极探索并开展数字叙事。
UNESCO世界记忆项目国际咨询委员会“名录分委会”委员、“教育与研究分委会”委员杨开荆以“数智时代澳门文化资源的记录与记忆系统”为题发言,围绕澳门的历史资源情况,澳门记忆项目的历史发展历程和项目情况,分享澳门文化资源在数智时代的资源开发经验。
主旨论坛结束后,与会嘉宾与发言专家展开热烈讨论。
下午的主旨论坛二及经验分享环节由亚洲电竞博彩网站导航 吴玉章青年学者王迪主持。
福建省档案馆一级巡视员,世界记忆项目学术中心工作组成员马俊凡以“世界记忆项目在福建的探索实践”为题作主旨发言,介绍了侨批档案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后,福建档案部门持续做好申遗“后半篇文章”,围绕档案文献遗产活化保护,在制度建设、保护研究、活化利用、文化传播等方面所进行的积极探索。
苏州中国丝绸档案馆馆长、世界记忆项目苏州中心工作中心负责人谢静以“解码·重构·共生:数智背景下苏州丝绸档案的多模态叙事实践”为题作主旨发言,介绍了苏州丝绸档案馆在破译丝绸档案资源密码的基础上,通过编研、研学、展陈等手段实现数智赋能下多模态叙事的多元创新,通过国际交流与文化互鉴、建立知识图谱平台、创建沉浸式互动品牌实现多模态叙事下的多元发展生态。
世界记忆项目亚太地区委员会副秘书长Kang Boseung以“韩国世界记忆遗产知识中心(KMoW KC)的现状与未来”为题,介绍了韩国世界遗产知识中心的建立、所举办的一系列教育、研究及一系列的宣传交流活动,表明未来将进一步加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认定遗产地之间、与其他遗产项目之间及其他世界记忆地区委员会之间的合作。
杭州市档案馆副馆长毛贤广以“西泠印社金石篆刻文献的价值分析”为题,以文字演进与印信文明的交融为引,介绍了印信篆刻在艺术发展与交流互鉴中的作用,表明杭州正通过西邻印社金石篆刻文献的科学保护与开放利用努力成为记忆项目保护开发的实践样本,让金石篆刻文献链接古今、融通中外。
互动交流环节嘉宾就现场观众关于AI在文献遗产保护中的应用、档案馆在资源活化、文献保存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观点分享。
在经验分享环节,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文化交流处副处长卢溪介绍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世界记忆名录》申报及宣传开发工作的概况,重点分享了该馆的申报理念和资源后续的开发情况。
少林寺档案馆馆长杨红瑞介绍了数智时代碑碣的保护与共享,立足精准把握项目精神,阐释碑碣世界价值。
成都市档案馆副馆长李滢分享了成都如何通过《成都老茶馆档案》和《近现代川菜档案》两组档案及“传播”“研究”“利用”三重破圈来激活历史密码。
安徽黄山市档案馆馆长王朝晖以徽州千年宗姓档案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实践为例,介绍了徽州文书保护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贵州省黔南州水书申遗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贵州省黔南州档案馆一级调研员葛明义详细地介绍了水族语言、水书文字、天文历法、民俗仪式,指出水族文化中所蕴藏的华夏早期文明因子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江苏省南通市档案馆四级调研员、研究馆员朱江分享了大生档案的收集、保护和利用经验,为保护爱国企业家张謇及其创业团队,以及他们的事业继承者在兴办实业、倡导教育、捐资公益事业等的历史记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亚洲电竞博彩网站导航 院长、世界记忆项目北京学术中心主任刘越男作总结发言,为数智时代的世界记忆项目会议第一天的议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6月29日上午,世界记忆项目学术中心工作组召开了工作组会议,来自世界记忆项目北京学术中心的连志英,韩国学术中心的Kang Boseung,福建学术中心的马俊凡,苏州学术中心的谢静,澳大利亚学术中心Roslyn Russell,墨西哥学术中心的Ana Rita,UNESCO世界记忆项目国际资询委员会教育与研究分委会主席Lothar Jordan、Papa Momar,UNESCO世界记忆项目秘书处负责人Fackson Banda,以及吉尔吉斯斯坦总统档案馆的Anuar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渠道参与了此次会议。各个学术中心的代表分享了各自的工作进展,Lothar对各个中心的建设和未来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Fackson则表示欢迎各个中心积极与他联系,他愿意给予各个中心支持和帮助,各个学术中心就将来的合作也达成了共识。本次工作组会议大大地推动了各个中心加强在数智时代文献遗产保护和传承方面的合作和交流。
撰稿:刘子卓 周一诺 代林序
审校:连志英 刘越男
审核:韩曙光 闫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