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9日至8月31日,为推进“颐和园长廊彩画”数字化保护与传播项目,亚洲电竞博彩网站导航 杨泽坤老师带领“薪火杯”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北京颐和园进行了深度实地调研。本次调研旨在高清采集彩画素材、精准勘测建筑结构、深切感悟历史文化,为构建一个集学术性、艺术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线上数字展厅奠定坚实基础。
秋日的颐和园,昆明湖畔波光潋滟,万寿山麓层林尽染。团队一行从邀月门启程,沿这座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世界上最长的画廊缓缓前行。
调研工作紧张而有序。团队成员使用专业设备,拍摄了部分长廊的长镜头景观影像,记录了长廊在湖光山色掩映下的雄伟气势与蜿蜒曲折的韵律美。针对梁枋上精美的苏式彩画,团队成员进行了高精度细节拍摄。镜头对准了《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经典故事画作,捕捉了矿物颜料的独特肌理、笔触的精妙勾勒以及金箔工艺的璀璨光泽。
调研重点之一在于记录彩画的保存与修缮状况。团队特意寻找并拍摄了已修缮和未修缮彩画的对比案例,这些珍贵的影像资料生动诉说着长廊从1860年劫难到1888年重生,再到新中国数次科学维护的沧桑历程,凸显了文物保护的延续性与重要性。
团队负责人付子余表示:“置身于长廊之中,触摸到历史的温度,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肩上责任之重。这些彩画不仅是精美的艺术,更是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道德观念和历史记忆的‘活化石’。”
基于此次获取的一手影像资料,团队下一步将构建数字档案,建立高清彩画数字资源库,为每一幅彩画标注其故事出处、文化寓意、工艺技法及保存状态,形成可永久保存的“数字基因”;开发沉浸体验,利用全景技术构建线上虚拟漫游系统,用户可随时随地“漫步”长廊,聆听画中故事,甚至通过特效动画直观感受彩画从线稿到成品的绘制过程;搭建互动平台,邀请公众共同参与残损彩画的考证工作,让文化遗产保护真正成为一场全民行动。
通过此次扎实的实地调研,团队不仅收获了丰硕的一手资料,更坚定了利用数字科技守护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心与决心。未来,这座古老的画廊将借助科技的力量,突破时空局限,向世界生动讲述更加绚烂的中国故事。
撰稿:马铭、付子余
摄影:叶雨桐、缪文珂、李荣荣
审核:杨泽坤
核发:韩曙光 闫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