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原常务副校长、国家一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数字人文研究院院长冯惠玲教授带队,亚洲电竞博彩网站导航 教师党支部成员以及《数字人文概论》课程的同学们一同前往故宫大高玄殿数字馆参观学习。大高玄殿数字馆是故宫博物院第二座全数字形态展厅,集展览、研究、教育等功能于一体,实现了院藏文物“库房—数据库—数字展厅”的实时贯通,可为观众提供超过10万件文物的数字化学习与检索服务。本次参访由故宫大高玄殿数字馆专业讲解团队热情接待,团队围绕展陈内容、技术体系及数字化应用场景,向参访师生进行了系统介绍。

参访师生首先走进“腾跃古今——马文化数字艺术展”。该展览于今年6月3日开幕,由故宫博物院主办、公益慈善研究院独家捐助,系“万方传播中华文明及文化科技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成果。展览依托全数字形态展厅,通过沉浸式投影、三维互动、知识图谱等先进技术,集中呈现故宫院藏500余件马文化文物的超高清数字影像,构建兼具历史厚度与科技温度的数字文化空间。现场师生在光影交织的空间中感受文化遗产的时代活化与数字技术的创新表达。

随后,师生一行参观了《清明上河图》与历代皇帝的超高清数字影像展区。在全景式数字长卷与高精度影像的动态呈现下,同学们得以沉浸式感受名画细节的放大展示与人物场景的细腻复原。讲解团队从图像采集、纹理重建、色彩校准到影像增强等关键技术环节进行了细致讲解,使大家进一步理解文化遗产数字化工作的专业性与复杂性。同时,团队还深入介绍了影像背后蕴含的历史背景、人物故事与文化意涵,通过讲述文物的发现、典故脉络与相关研究成果,帮助师生在数字化呈现之外进一步领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最后,师生一行体验了 VR 呈现的榫卯建筑结构,在沉浸式三维环境中直观感受传统建筑工艺的精妙与科学性。通过虚拟交互,同学们能够从内部结构、力学原理到拼接方式全面理解榫卯体系的技术特点。此外,参访团队还观看了故宫宫殿修复的高清纪录影像,了解文物修复从勘察、诊断到保护与复原的全过程,对“工匠精神”与文化遗产保护的严谨规范有了更加具象的认识。
此次活动是课程思政的生动实践,将专业教育、文化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通过走进国内领先的数字文化空间、近距离体验文物数字化成果,师生在加深对数字人文技术体系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理解的同时,也进一步体会到“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育人理念。活动不仅拓展了《数字人文概论》课程的教学空间,也为教师党支部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党建与专业深度融合提供了有益探索。
图文:余敏 刘俊晖
审核:加小双